互联网信息与交易撮合平台是在互联网技术驱动下产生的新商业模式,它通过构建互联网界面,为供需双方提供直接交换信息、商品或服务的场所。
由于平台上同时活跃着供需两方和其它多个可能的参与方,互联网信息与交易撮合平台又被称为互联网多边平台。以平台架构的层次进行划分,平台的参与主体主要由平台拥有者和平台用户构成。
平台拥有者
平台拥有者负责平台的构建和运营,包括建设互联网交互界面、营销与推广平台吸引各方入驻、设计筛选机制以明确平台的准入门槛、开发一系列的匹配机制和工具帮助平台参与者之间实现精准互动等等。
平台用户
平台用户是平台的使用者,主要包括平台上的供给方、需求方和面向供需两方提供互补价值的互补品提供方。供给方在平台上提供价值单元(信息、产品或服务),如入驻淘宝、美团的商家以及加入滴滴提供载客服务的车主。需求方在平台上检索并消费价值单元,如在淘宝、美团上购物和在滴滴平台上发布打车需求的消费者。互补品提供方在平台上面向供需两方提供交易界面之外的价值,以获取在平台上的生存空间,例如淘宝上为商家提供产品拍摄或页面美工的公司或个体。
一、互联网多边平台的特征
平台拥有者搭建互联网交易界面,并实现平台与用户的连接以及平台不同用户之间的连接构成了互联网多边平台的全部运作流程。互联网多边平台模式具备一系列的独有特征:
1、互联网多边平台是以互联网界面为核心的虚拟平台
首先,互联网多边平台是一种虚拟平台,它实现了交易界面的互联网化,从而打破了传统商业世界中存在的诸多物理限制,例如商品陈列与销售的空间限制、门店覆盖半径的地域限制等等。但也正因为如此,在如今的AR、VR、人脸识别等有助于实体门店虚拟化的技术尚未成熟之前,平台一般不会涉足线下,以充分发挥互联网平台的威力。其次,互联网多边平台以界面的互联网化为核心,一般不涉及其它价值链环节的互联网化改造,例如产品的研发设计端、生产制造端和物流配送端等等,它们由平台上的各类参与方各司其职。
2、互联网多边平台是一个开放的多边平台
平台上存在多种平台用户,它们相互吸引,并在平台的规则引导下,利用平台提供的一系列工具实现互动。为了广泛吸引供给端、需求端和互补品提供端的用户入驻,互联网多边平台一般保持极高的开放性。即使平台有时会为用户设定一系列的准入门槛,但受到动力和能力的限制,互联网多边平台模式的门槛设置普遍不高,以避免平台用户数下降导致的平台崩塌风险。
3、互联网多边平台实现了平台用户之间的直接互动
除了搭建互联网交互界面之外,互联网多边平台不参与传统价值链中任何环节的价值创造和传递。平台的各类用户在平台上进行直接和即时的互动,传统产业链中的交易中间环节被取消。相对传统的线下交易平台模式(例如批发市场、购物中心等),互联网平台利用数据技术大幅提升了平台用户之间匹配的精准度和交互的效率。
4、互联网多边平台上的用户具有多属性
无论是平台上的供给方、需求方还是互补品提供方,平台用户在加入一个平台的同时也可以加入其它的平台,这种近乎零成本的操作可以帮助他们实现自身效益的最大化和风险的最小化。互联网平台的多属性特征甚至相比传统线下交易平台更加突出,由于线下交易平台一般占据了线下的一个核心区位,消费者在多个平台之间的迁徙不可避免地由于距离远近需要付出更高的时间成本,而商家的迁徙则意味着它将很可能会失去一个地段区域内的大部分消费者。
5、互联网多边平台具有跨群网络外部性
跨群网络外部性即网络效应,即平台上每增加或减少一个用户会对同边的用户或另一边的用户产生影响,前者被称为单边网络效应,后者被称为跨边网络效应。网络效应需要在平台用户规模达到一定数量之后才能产生,这个数量被称为临界点。临界点的存在消灭了传统线下交易平台触发网络效应的可能,让网络效应成为互联网多边平台的专属特征。但值得注意的是,网络效应区分为正网络效应和负网络效应,它既可以让平台通过用户数量的指数级增长快速崛起,也可以让平台在用户数量下降时一瞬间崩盘。
面向主要由传统价值链模式和线下交易平台模式构成的旧商业世界,互联网多边平台模式的一系列特征让它在诞生伊始就展现出了极强的破坏力。互联网多边平台模式的先进性主要体现在:
6、互联网多边平台具备数字化基础上的极限化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优势
互联网多边平台是一个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虚拟平台,互联网的无边界性和低边际成本一方面让平台在理论上可以将产品卖遍全球,获得最大限度的规模经济优势,另一方面可以叠加平台的开放性,让平台广泛吸纳外部供给者,不断拓展产品和服务边界,从而获得最大可能的范围经济优势。
7、互联网多边平台具有正向的网络效应
在平台用户规模突破临界点后,互联网多边平台具备的正向网络效应被触发。一边用户的增长带来同边用户或跨边用户的自发增长,平台进入到正向网络效应驱动的自膨胀阶段。正向的网络效应是互联网多边平台最为重要的竞争力,也是它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指数级增长的动力源泉。
8、互联网多边平台具有强大的效率优势
互联网多边平台的效率优势部分来源于产业链的扁平化,由于平台用户能够在平台上实现直接和即时的互动,平台在理论上能够消灭传统产业链中的所有中间环节,从而实现产业链的极致扁平化,大幅提升产业效率。互联网多边平台的效率优势还来自于平台在互联网技术支持下的数据沉淀和机制建设,平台上的用户能够基于平台的推荐和撮合实现精准和高效的匹配。
以极限化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为基础,以正向的网络效应为龙头,以强大的效率优势为尖刀,互联网多边平台模式曾经帮助一个又一个企业在互联网的浪潮下实现了指数级增长的神话,如淘宝、如腾讯、如百度,如美团、如滴滴、如今日头条。
二、互联网多边平台优势中蕴含的缺陷
但我们同样看到,有更多的平台在一段时间的鼎盛之后又归于沉寂,或回归产品模式,如凡客、如麦包包,或被兼并收购,如土豆网、如赶集网,或在不断的卖身中苟延残喘处于不温不火的崩盘边缘,如安居客,如当当。当然,还有绝大部分的交易平台型公司已经在创业的各个阶段销声匿迹。最为可怕的是,即使是曾经那些高高在上的现象级头部公司,如今也陷入到了由于新用户增长乏力造成的估值危机。以腾讯为例,虽然坐拥十亿用户,但在移动互联网新增流量渐告枯竭的2018年,市值已经跌去万亿,股价接近腰斩。
一个商业模式的失败因素往往蕴藏在它成功的基因里,互联网多边平台模式的不足和缺陷同样离不开模式本身的特性:
1、平台开放和即时互动性造成的平台噪声
一方面,出于对平台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网络效应的追求,互联网多边平台的竞争力很大程度取决于平台的开放性。平台本身并无动力设置严苛的参与方筛选标准,提高平台的准入门槛。另一方面,互联网多边平台不参与产品价值链中的价值创造过程,只为供需双方和其它的平台用户提供直接和即时交互的场所。平台对产业的陌生使其并没有能力设置精细和专业的标准用以参与方的选拔,或者对参与方提供的产品、服务质量及产品与服务的创造过程实施有效监控。例如,百度搜索平台上的虚假医疗推广信息已经数次引发大众舆论危机,但至今仍然屡禁不止。
2、平台用户的多属性导致的平台弱稳定性
互联网多边平台对于用户的低粘性造成用户可以在不同的平台间进行近乎零成本的迁徙,这意味着平台在花费高昂代价获取用户后,却可能无法有效地留存用户和实现用户价值的最大化变现。平台的弱稳定性造成了平台发展过程中的强者恒强和一家独大效应,即那些具有最大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能够最大化留存用户和实现用户价值变现)的平台很容易通过“合并同类项”蚕食或合并同类对手来进一步巩固和增强平台的领先优势。优酷和土豆的合并、美团与大众点评的合并、58同城与赶集的合并,国内互联网多边平台模式的发展史一定程度上就是一部平台兼并史。
3、互联网模式在数字化技术深化演进背景下的迭代不足
平台模式的一大先进性来源于它摆脱了产品或服务提供模式的迭代宿命,后者作为平台的供给侧参与方在平台上通过与需求方的即时互动实现自发迭代。但互联网多边平台模式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依然没有逃脱由于数字化技术本身深化演进带来的平台迭代陷阱。数字化技术发展至今,至少经历了以计算机和互联网普及为代表的数字化1.0阶段和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数字化2.0阶段,中国的数字化商业也正在经历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的过渡。即使在消费互联网阶段,依然可以被更加精细地按终端划分为PC时代和移动互联网时代,或者按线上线下的关系划分为以线上为核心的阶段和线上线下融合的O2O阶段。其中数字化商业的每一个细微的阶段跃迁都有可能对既有平台提出严峻的迭代挑战,例如PC搜索之王百度曾经一度由于没有提前布局移动互联网而险遭淘汰,而消费互联网时代无可争议的巨头阿里和腾讯在面对如今即将到来的产业互联网时代,依然在穷尽所能探索平台模式的进一步演进。面向未来,只要数字化技术继续向前突破,数字化商业格局尚未成型,平台迭代的脚步便不会终止。
4、负面网络效应的凸显
互联网多边平台模式最为重要的特征在于它拥有跨群网络外部性(即网络效应),但网络效应有正负之分。当网络效应为正,平台将遵循梅特卡夫定律(平台价值与平台用户数的平方成正比)展现出指数级增长的威力。但如果网络效应为负,平台同样会存在短时间内断崖式下跌甚至瞬间崩盘的风险。最近几年,国内各种P2P网贷平台在一端失控(如集中挤兑)后的快速崩盘是平台负面网络效应凸显的最好例证。
互联网信息与交易撮合平台模式是以互联网技术为核心支持的商业模式,它具有虚拟性、开放性和多边性、直接和即时互动性、平台用户多属性、跨群网络外部性等特征,从而在数字化的基础上拥有了极限化的规模经济效应和范围经济效应,能够在网络效应为正的条件下实现指数级的增长,并具备传统价值链模式无法比拟的效率优势。但与此同时,平台噪声、弱稳定性、迭代不能和负面网络效应的存在同样使得平台始终面临崩盘风险。成也平台,败也平台,互联网多边平台模式的进一步进化与升级已经势在必行。
三、为什么说交易撮合平台的下一站是产业赋能平台
产业赋能平台是产业深度数字化的产物,它延续了互联网信息与交易撮合平台模式的全部优势,并通过投资一系列数字化界面和产业基础设施有效弥补了后者的缺陷和不足,具体体现在:
1、产业赋能平台能够有效降低平台噪声,消解负面网络效应
产业赋能平台在交易环节数字化的基础上实现了全产业链条的数字化,一系列的产业基础设施投入让它相对互联网多边平台更有能力加强对供给端的监控。产业赋能平台还是一个真正实现了顾客导向的商业模式,更加明确的顾客立场让产业赋能平台有充足的动力去有意识地弱化平台的开放性,提升供给端加入平台的准入门槛。产业赋能平台既有能力也有动力降低平台噪声,从而能够最大化地消解平台的负面网络效应,凸显平台的正面网络效应,确保平台的可持续成长。
2、产业赋能平台能够弱化平台用户的多属性,提高平台的稳定性
在从交易撮合平台进化为产业赋能平台的过程中,平台能够跳脱同质化的泥潭寻求到差异化发展的多种可能性。不同的价值选择决定了平台不同方向的产业基础设施投入,而包含交易环节在内的更加全面和多样的产业基础设施,能够让产业赋能平台建立起与平台用户的深度连接,从而提升用户在不同平台间的转移成本,弱化平台用户的多属性,提高平台的稳定性。
3、产业赋能平台以全息化的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为基础,能够有效应对平台迭代
相比互联网信息与交易撮合平台以交易界面的互联网化为核心,产业赋能平台全面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AR/VR等不断沿革的数字化技术,并实现全产业环节的数字化。即使在交易环节,产业赋能平台也不再只是单一重视互联网平台的搭建,而是围绕顾客的需求场景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全息化交易界面。未来随着新技术演进一旦出现新的交易界面,产业赋能平台以顾客需求为中心的立场要求它第一时间将新的界面纳入到平台的界面体系当中。
邮箱:ze@zestrategy.com
电话:4008213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