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数字化时代

我们将始终奋战在数字化和平台化理论与实践的最前沿

双流交汇——商业模式与技术范式的碰撞融合

当产业平台物种循着物种进化的道路破茧而出,并将触角伸向数字化世界之时,另一股势力早已在那等候多时。它们就是以互联网企业牵头、信息通讯巨头和企业软件服务商紧随、制造业龙头掠阵的“产业互联网”势力。产业互联网的重点在于以技术提升效率,扮演中立的数字化赋能角色,与实体企业品牌价值主导的产业平台互成犄角之势。

 

01

产业平台VS产业互联网

 

产业平台与产业互联网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产业平台是沿着物种进化逻辑内生出的平台,而产业互联网则是围绕实体企业,由数字化服务商从外部搭建的平台。前者是内部视角,后者是外部视角。两个视角相结合,才能完整地把握产业平台的本质。

产业互联网起源于信息互联网技术,是互联网企业从信息与数字产品出发,再从消费互联网渗透到产业环节的产物,体现了数字经济对实体经济的改造提升。因此,产业互联网可以定义为:在消费互联网之外,以企业生产活动为应用场景的互联网技术与应用体系,其目标是实现产业经营环节的全面数字化与智能化。其出发点是生产效率,技术本身就是目的。

产业平台则是内生的逻辑,以满足顾客的个性化价值需求为出发点,围绕该目标进行商业模式的平台化变革与数字化技术改造,在这里生产效率是服务于顾客解决方案的手段。因此,虽然都被界定为产业的,但鉴于起点和目标不同,两者的内在重心也有差异:产业平台的重心在于平台型商业模式,而产业互联网的重心在于互联网代表的数字化技术范式。

平台商业模式与数字化技术范式可以有效结合,互为倚靠。产业平台需要借助产业互联网的技术力量,实现数字化能力的升级。而产业互联网则需要从传统的外包式服务商转变为在线服务平台,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提供在线的平台型服务,成为完全中立的基础设施提供商。

因此,产业平台可以称为有价值约束的(狭义的)产业互联网,而产业互联网可被称为放大的(广义的)产业平台,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可以互指。

如果说消费互联网的最大作用是撮合买卖双方进行交易,那么产业互联网的核心职责是平台对加入者进行数字化赋能,因此,有必要对产业平台的赋能状况详加考察。

 

02

产业平台的应用场景

 

正如消费互联网在交易端降本增效,产业互联网平台则在多个场景推动生产力进步。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的62个领先产业互联网平台的赋能应用场景可归为以下三大类。

首先是设备与产品管理,运用率达到75%。包括设备状态监测与预警、故障诊断、预测性维护、远程运维、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具体场景。此类应用场景广泛分布于工业设备生产企业、自动化控制系统,设备与产品的价值较高,技术含量也极高,工业物联网带来的提升效果非常明显。

其次是业务与运营优化,运用率达到62%。这是传统软件服务商、ICT服务商耕耘已久的领地,经过产业互联网技术的升级改造后,可以在生产制造管理、质量管理、能源管理、资源调配、供应链优化、研发优化、工艺优化、安全管理等多个环节实现高度一体数字化,使企业运营效率获得大幅提升。

再次是社会化资源协作,运用率达到12%。包括按需定制、协同研发设计、协同制造、分享制造、产融合作等细分场景。产业互联网为企业间的无缝合作、高效协同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平台,尤其是为中小企业或创业体入驻产业平台,形成虚拟化的组织和无边界的开放创新提供了技术基础。

基于上述三大应用场景,产业互联网能给企业带来四个方面的显著提升: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品质、创新价值,而这正是产业互联网对企业的吸引力所在。对于成熟企业而言,加入产业互联网平台,是跟上数字化时代的明智之举。

对于创业体而言,更适合加入的是狭义的产业互联网,即有品牌价值约束的产业平台。它在上述赋能之外,能给创业体带来包括产品定义与价值开发在内的全价值链赋能,使之能融入产业平台中的解决方案,迅速发展壮大。

 

03

产业平台分级与分类

 

按照赋能的深度,产业平台可以分为三个等级,仅仅实现社会化资源聚合,但在核心能力输出上较弱的平台属于弱赋能等级;在产品与业务运营优化上有大幅改进的则属于中赋能等级;能够帮助入驻者定义消费者与产品价值,或建立产品物联网系统的产业平台属于强赋能等级,通常强赋能等级只有狭义的产业平台才能做到,它能为最终顾客提供解决方案。

而赋能范围也可以分为三级:赋能范围最窄的是只向解决方案互补品伙伴开放的公司级产业平台,赋能范围更宽的是对核心行业与相关行业所有企业开放的行业级产业平台,赋能范围最宽的是向一切行业和一切公司开放的通用级产业平台。范围越宽,影响力越大。

国内有能力建构通用级产业平台的企业凤毛麟角,只有阿里、腾讯、用友、浪潮、华为、海尔等头部企业,而它们在产业互联网的四层技术架构(SaaS—PaaS—IaaS—IoT)中,也不能全部通杀,只是在某个层面比较出色。如用友擅长SaaS,海尔擅长PaaS,阿里擅长IaaS,华为擅长IoT。这些领先企业凭借数字化能力或产业积淀,有能力向所有行业开放赋能。

而行业级产业平台则是特定行业的制造业龙头,在自身实现数字化的基础上,将富余的能力向本行业中小企业或周边行业完全开放。和通用级平台一样,行业级平台也是扮演付费版公共基础设施的角色。其中较为著名的行业级产业平台有徐工汉云、三一根云、美云智数、航天科工等,这类平台虽然不设进入门槛,但都有明显的行业辐射边界。

而公司级平台则可能跨行业,也可能只在本行业,完全取决于企业场景解决方案的需要,它们只面向方案内的互补品提供者开放,加入者必须接受平台价值约束,产品创新也需要遵守主品牌规定的方向,所以公司级产业平台是有限开放,赋能范围也最窄。

根据赋能深度和赋能范围的差异,现阶段的产业平台可以分为以下九类。

 

 

上述九宫格中的落位并非固定不变,所有平台都在致力于提升赋能能力,力争向上。而从范围看,都有扩大边界、向右迁徙的倾向,以获得更大的影响力和数据积累效应。

注:本文节选自《平台化2020 ——产业互联背景下中国企业朝“产业平台”转型趋势研究报告》。